正文 朕要搞基建 — 第52节

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不一会徐冰揣着手走了进来,外面天气寒冷,冻得他直跺脚。

“赵将军。”

“快过来烤烤火,有事让人通知我一声就行,这么老远还亲自跑一趟。”

徐冰搬了把椅子围着火炉坐下:“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,必须当面跟你说一声。”

赵骁抬头问:“什么事?”

“竹公子称王……你觉得如何?”徐冰仔细打量着赵骁的神色。不敢错过任何表情,他怕赵骁因为权力与宋玉竹反目。

一个势力的崛起和衰败,有时候不需要外力,内讧就完全可以瓦解。他不想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,更不想看着承天军走向那一步。

赵骁一笑:“我当是什么大事呢,你同他商量就好了,还特意知会我一声。”

徐冰也笑了:“既然你不反对,那明日便把消息宣告出去吧。”

赵骁知道他在试探自己,也明白徐冰没有异心。

他起身拍了拍徐冰的肩膀:“老徐,你放心,我永远不会背叛他,就如同你不会放弃天下大同的理想。”

徐冰起身道:“是我多虑了,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,公子打算把四王府修整一下,顺便把办公的地点挪过去。”

“好,你忙去吧。”

徐冰走后,赵骁坐在炉火旁发了会呆,宋玉竹称王是在他的预料之中,可心里的确有一丝不舒服。

平心而论,他是希望宋玉竹称王的,可却怕自己终有一日没办法跟他并肩同行。

那个少年在飞速前进,自己努力在后面追赶,生怕被他落下,却依旧只能望其项背……

这种没办法掌控的感觉让他不安,有那么一瞬间,赵骁心里曾生出过可怕的念头。

带他走吧……去没有人认识的地方,这样宋玉竹就只属于自己了。

当然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,他不舍得毁掉这个闪闪发光的男人。

*

永安二年,正月初六宋玉竹在徐州称王,号承天,百姓称其为承天王。

一个奉天承运的故事,也悄悄的在民间流传出来。

相传宋玉竹的母亲江氏怀胎七月时,夜晚梦见一条金龙,盘旋在房顶不肯离开。金龙要进她腹中投胎,可凡人之躯哪承得下神龙,于是当晚江氏便早产了,正好对上宋玉竹早产出世。

宋玉竹是金龙转世投胎,所以一生下来便与凡人不同,三岁能识字,五岁会做诗,十岁开始行医救人。

直到十五岁时,宋玉竹发觉行医救不了天下百姓。便化作金龙回到天庭,询问天帝如何救黎民于水火,解百姓于倒悬。

天帝曰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犹解倒悬也。”1

金龙有感,回到人间,杀暴君,诛奸邪,承天运,建立承天军,解救天下苍生。

故事当然是假的,这是张义和常明道长两人花了两日时间编的,宋玉竹又稍加润色后传出来的。

这种故事放在现代,估计连小学生都骗不了,但在民智还未开化的古代,效果不是一般的好。

愚民之所以称为愚民,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思想,更不会思考故事的真假,一传十,十传百,承天王是金龙转世的消息便传了出去。

如果跟他们说:我要带你们走向富强,让人人吃饱穿暖,百姓肯定觉得宋玉竹在骗人。而换个方式,编成神神叨叨的故事,百姓反而极为相信。

徐州百姓无论大人还是孩子,对承天王崇敬有加。就连招兵的事也轻松解决了,这可是金龙转世,天帝的亲儿子,跟着他打天下岂不是很有前途?

加上承天军的待遇非常好,每个月二两银子的军饷,重伤补贴五十两,战死足足一百两的抚恤金,这在所有军队中绝对是最高的!

军队里一天吃三顿饭,偶尔还能吃到肉菜。冬天有棉衣战袍,夏天有单衣,连脚上的靴子都是缝了牛皮底子的,既保暖又不会潮湿,光是这待遇就比寻常老百姓家强多了。短短几日就招了上万名年轻力壮的士兵。

接下来便是买粮的事,镖局的武师傅为宋玉竹引荐了两个粮商。一位姓牛,叫牛青山,另一位叫叶林安。他们二人都是泸州的贩粮大商人,手里握着数以万石的粮食。

今年因为南方大雪封路,收上来的粮都堆积在了仓库里运不出去。若是不赶在明年夏收前卖出去,这些粮食就成了陈粮。陈粮价格要跌不少,所以他们比宋玉竹还着急。

得知徐州的承天王要买粮,二人快马加鞭,从泸州赶了过来。

这个朝代的主要粮食为粟、黍、麦、稻、菽(豆类)。因为产量低的缘故,粮食价格并不便宜,通常是一石白米价一两二钱,麦要更贵一点,最便宜的就是豆子,一石也要一两银子。

二人询问宋玉竹要多少粮?

宋玉竹问:“二位能卖多少粮?”

两人对视一眼,牛青山道:“在下可卖三万石。”

叶林安附和道:“我也一样。”虽然他们手中的粮不止这些,可商人做买卖没有卖空一说。

宋玉竹算了算古代一石差不多一百斤,六万石差不多六百万斤粮食,徐州府大概有这些粮大概能让数十万人活下来。

“依照市价,我都要了,如果还有余粮我也一样要。”

牛青山连忙道:“王爷,我们只要现银结账。”如今天下纷乱,好多钱庄已经不给兑银票了,搞不好银票都变成了废纸。

“可以。”宋玉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银子,盐场日进斗金,根本花不掉。

叶林安道:“那十日内,我们派人将粮运到徐州。”

宋玉竹算了算日子,十日太久了,前方探子来报,朝廷的军队已经到了陵城,再有七八日差不多就到徐州了。

“太慢了,五日内必须送到。”

二人商量一番,马车黑白不间断的赶路,应当用不了五天。

宋玉竹见买卖做成,直接派人去取了一万两银子做定金。

两人见他敞亮,连忙起身作揖道:“好,承天王爽快,那便预祝天王马到成功!”

粮食的问题解决了,取暖了木柴也足够,若是大军围城,可以跟他们耗上两个月没问题,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。

剩下火油还在路上,不知道能不能赶在盛军之前运送回来。

军中招了许多新兵,铠甲和兵器不太够用。铁器严谨私售,宋玉竹想买也不容易,地图上看徐州虽然有两座铁矿,但现挖来不及了,只能等明年春天。

宋玉竹还想弄火药出来,这个朝代已经有鞭炮,里面的成分跟火药差不多。可惜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,只记得高中化学火药是由硝石、硫磺和木炭做成,究竟比例多少以后有时间再让人研究研究。

好多事等着他去办,宋玉竹分身乏术,昼夜忙碌,才几日时间人就瘦了一大圈。把赵骁心疼坏了,这几天天天沉着脸,往死的练那些新兵蛋子。

徐冰提醒宋玉竹,是时候该招揽贤才了,光靠一个人,把他累死也干不完所有的事。

宋玉竹想了想,确实需要能人,连夜拟了张告示:承天军招贤才,无论年纪,无论男女,无论身份。

只要有一技之长,即可报名。一经录用,每个月可领五两银子的俸禄。

告示张贴出去,报名者却寥寥无几,并非是百姓们不想赚钱,实在是人才太少了!毕竟这个朝代识字的人都不多,更别提有一技之长的了。

*

距离徐州三百里外,一条长不见尾的军队正在缓缓驶来,正是朝廷派来徐州平叛的大军。

杨元礼怕自己突然驾崩,为了不留后患,居然派出了许定坤老将军为主将,沈从武为副将,骑兵加上步兵共有五万余人前去平反,浩浩荡荡足足有两里长的队伍。

“将军,将军!”后面突然有人骑马追过来。

沈从武拉住缰绳皱眉道:“杨指挥使有何事?”

“许将军命您原地扎营休息。”

沈从武面色不虞道:“天还没黑呢,这才走了多远就扎营休息?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能赶到徐州。”

杨平并不理会他,只把消息传过来,扭头便骑马走了。

沈从武气的吐了口痰,大喊一声:“停军!原地安营休息!”

其实沈从武打心底觉得,那些叛军都是乌合之众,用不上派出这么多人。

当初去中州平叛前,听说有对方四五万大军,结果打过去全他妈都是刀都不会使的老百姓。出动这么多人,实在是浪费粮草。

奈何他上书了几次,都被驳回,最后还派了许定坤那老东西做主将,他为副将。官大一级压死人,那老家伙让停军就得停军,沈从武也没有办法。

许定坤年轻时的确战功累累,如今已经五十多岁腿疾厉害,连马都骑不了。这么大年纪在家里养老不好么,没了爪牙的老虎还能称为老虎吗?

大军原地扎营,沈从武怒气冲冲的朝许将军的军营走去。

走到门口便被杨平拦住,这小子是许定坤的亲外孙,估计此行就是准备带着外孙出来镀金的。

“沈将军有事吗?”

“我同许老将军商议一下攻城的事。”

杨平跟着他一起走进大营,见许定坤正在看一份信件。

“小沈来了,快坐。”

沈从武坐下道:“将军,咱们的行进速度是不是太慢了?”之前他从上京去中州时只花了不到两日的时间。如今他们从上京出来,已经蹉跎了小半个月了,还没走到徐州境内呢。

“年轻人,不要着急,知己知彼百战不殆,总要先摸清对手的实力才好。”

“那些刁民有什么实力?没准咱们还没到城外就把他们吓跑了!”

许定坤捋着胡子笑笑没说话,把手里的信递给沈从武。

“这是什么?”

杨平道:“从徐州送来的密信。”

沈从武打开看了起来,越看眉头皱的越深。

徐州竟然囤了三万多兵马?而且有一半是杨元庆的骑兵,另一半是杨元震的步兵……

感情这俩王爷养了点兵全都拱手让人了?

作者有话说

《孟子-公孙丑上》

第51章 伪装

“我知道你心急,但是你先别急,行军打仗光靠蛮攻可是不行的。”

沈从武面色不虞的拱了拱手说:“请老将军赐教。”

许定坤道:“杨元庆的骑兵,在西州是出了名的能打,他曾数次率兵打入回纥的都城。虽然杨钊和魏淮都不在了,但骑兵的实力还在,所以一定要多加提防。”

“其次是杨元震的步兵,虽说作战能力不如骑兵,但毕竟是正规军出身,打仗的本领也比普通百姓要强许多。如果我们不能提前安排妥当,很容易吃败仗啊。”

如果您喜欢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