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暗中,有一个人压在自己身上。
“……。”
那人亲吻着她的额头。温热的嘴唇一路下滑。眼睑、鼻梁、脸颊……最后,他咬住了她的嘴唇,轻轻吮吸。
冰冷的空气中,两人肌肤相贴,不着寸缕。她凭着平坦的胸板、结实的肌肉、还有对方身下那发热的分身,辨认出对方是名男性。
她迷迷糊糊,想睁开眼睛。然而,眼皮却像铅一般沉重,动不得分毫。
“……。”
男人搂住了她的腰,将两人的身体,进一步紧紧相贴。他灼热的呼吸,喷在了她的耳畔。
虽然他的体温很高,他在她身上的动作,却是迟缓而轻柔的,像在抚摸着某样易碎的珍品。
肩、背、腰……男人的手一路滑下,来到了她的臀部,轻轻揉捏。他把头埋在她的脖颈,低语着。
“……你。”
他在说什么?她竖起耳朵,耳朵却像蒙着一层纱一般,隐隐约约,听不分明。
“……。……你。”
男人狂热地重复着。可他的话对她而言,只是意味不明的轻喃。意识也变得极为模糊,像是要融入眼前的黑暗。
他的嘴唇离开了她的脸,来到了她的脖子。他轻轻咬着她的皮肤,手上的动作,也逐渐带上了力度。
他在狂热地渴求她。她知道。
但是,无论她怎么努力,身体都无法行动。与清醒的感官相反的,是越来越迟钝的意识。
男人滚烫的分身,贴在了她的腹部。他开始用手,有节奏地按压她的花核。
触电的感觉,一阵阵传来。她感觉男人压在她身上的重量,都带上了情欲的味道。
身体被甘美的快感所击溃。她感觉自己的下腹部,急速收缩着,涌出了液体。
男人说着话。她想伸出手去,给面前的男人回应。身体却异常沉重。
男人的诱惑,仍在继续着。他抚摸着她的大腿,将发着热的分身,抵在了她的穴口——
“……!”
身体即将被侵略的恐惧感,让她惊慌起来。她皱起了眉,试图脱离男人的掌控。
就在这时,身体突然一沉。她在空荡荡的黑暗中,急速地下坠。曾包围她的温暖,也离她远去了——
就像一场梦境一般。
漫长的坠落,永远没有尽头。直到意识脱离身体,她才突然醒了过来——
……
“……!”
叶蓁蓁喘着气,睁开了眼睛。
在她面前,是自己的卧室。明亮的阳光,从窗户中照进来,洒满了整个房间。
房间是粉红色的,挂着白色的雪纺窗帘,很有小女人情调。屋内的陈设,却极为简单。一张床,一个衣柜,一张桌子,一把椅子,再加上墙上挂着的一些杂碎物件,就是她的全部家当。
——这也正常。这间房子,本来就是她跟朋友合租的,并未多买物品。
“……。”
梦中的感触,仍然残留着。叶蓁蓁半睁着眼睛,盯了房间好一阵,才相信自己回到了人世。
枕头随意地叠着。昨晚翻到一半的书籍,胡乱地丢在枕侧,尽显她昨晚匆匆入睡的狼狈。
叶蓁蓁动了动身体,想按掉床头灯,却感觉内裤凉凉的。紧闭的双腿间,似乎还流出了某种液体。
——又是一场春梦。
“……。”
叶蓁蓁的脸,腾地一下就红了。她顾不得关灯,立刻下了床,脱下了内裤。
内裤已经完全被打湿。白色的棉质布料,被浸出了一种近似透明的深色来,无声地述说着她昨晚的疯狂。叶蓁蓁盯着内裤,脸上越来越烫。
“……!”
这时,叶蓁蓁突然感到,背后有人紧盯着她。
那眼神跟随着自己。就算没有回头,叶蓁蓁也感觉到,有人在用目光,舔舐着她的全身。
叶蓁蓁下意识回过了头。
——结果如她所料,空荡荡的卧室里,毫无人的气息。
……
“梦是一种主体经验,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、声音、思考或感觉。……人们常说‘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’——”
她洗漱完时,舍友已经起床了。她叼着半块面包,正坐在桌边,读着心理学的前沿新闻。
舍友名叫赵小溪。她们读大学时,就在心理社团相识,之后又一同考到A市,在不同的导师门下读研。
按照往常,叶蓁蓁对她读的内容,是完全不感兴趣的。但今天这场春梦,让她心神不宁。她头一次竖起耳朵,听赵小溪朗读的内容。
赵小溪读的新闻很简单。说是心理学界在最近,很流行梦境研究。不少知名大学,都开办了梦境研究室。还有知名教授,对梦的来源起了争论云云。
“梦境?”
“是,新闻中说,教授们认为人的梦境,也是内心想法的折射。通过梦境,可以分析一个人的潜意识,还有他的性格。”
“这种观点,弗洛伊德早就提过了吧?”
“是。但最近,不是流行核磁共振吗?……教授们想用最新的技术,来找出释梦的科学依据。”
精神分析是最广为人知的心理疗法。但最近,不少研究者,对其作出了批判,认为精神分析是玄学,通过梦分析人的性格,更是无稽之谈。
按照新闻的说法,难道她做那种梦,也是因为——
“哎?……那还真先进。”
大概是叶蓁蓁平淡的声音,引起了小溪的不满。她放下手机,点了一下她的脑袋。
“哎什么哎?……这新闻跟你有关吧?……你跟的导师,不就是梦境研究的高手吗?”
“高手什么的,也太夸张了吧。”叶蓁蓁嘴角抽动,“……明明那么年轻。”
“这你就不懂了,科研界只认成果,不认年龄。……导师有课题很好了!不像我的导师,天天不管我,跟条咸鱼一样。”
表扬急转直下。小溪一踢凳子,骂道。
知道她的日常三连(骂学科,骂导师,骂就业)就要来临,叶蓁蓁眼观鼻,鼻观心,无视了她的抱怨。小溪却换了个话题。她凑近了叶蓁蓁,挤着眼睛。
“……你听说了吗?今年的招生状况。”
“什么状况?”叶蓁蓁抬起了头。
“桑景瑜把报考他门下的学生,全部淘汰掉了。”
桑景瑜是她导师的名字。他出身于科研世家,16岁奔赴剑桥留学,25岁就在《柳叶刀》上发表文章,26岁博士毕业,归国任教。
身为优秀学者,桑景瑜挑选学生,也是格外严格。进研究所三年,他只招了一名学生——就是叶蓁蓁。
“同研究室的老师还听他说,这一届的学生,基础太差,他一个都不想带。”
——也是如此,他为何招收跨专业考研的叶蓁蓁,也就格外引人好奇了。